隔了將進九個月 我又跑去台南玩了
趁著難得休假 去一下近幾年很夯的景點
台南井仔腳瓦盤鹽田
事前查好了路線 但老實說這地方還真有點難找...
抵達時間接近中午 日正當中 太陽曬到我脖子都痛了
涼亭前方用紅線劃出一小部分開放民眾玩耍
但我總覺得把人家正經工作拿來瞎攪和
並不是很好(純屬個人意見)
畢竟這些鹽巴也是粒粒皆辛苦啊
年紀大了還得忍受風吹日曬
遠處傳來千篇一律的扒鹽聲 緩慢且沉重
好像在訴說著阿嬤們心中的無奈
從一塊鹽田扒過另一塊
中途阿嬤還曾數度抬頭看我們 但手上的動作始終沒停過
一晃眼 已經從我的左手邊移動到右手邊去了
看著阿嬤的背影 就彷彿抓了把粗鹽塞進嘴裡
路旁的小花也挺著陣陣海風 很有在地精神地綻放著
陽光下雪白一片 站在田埂邊就像站在雪地裡一樣刺眼
放眼望去這麼大一片鹽田 默默工作的身影顯得好渺小
一旁挖土機正忙著把推好的鹽山裝上卡車
鹽田兒女的生活就像轉動的機具一樣片刻不息
細碎的結晶像是為來時路留下記號一樣 遍佈在紅磚道上
遊客們的匆促來去和在地人的緩步前行 形成強烈對比
令人彷彿置身在一個異次元的奇妙空間
紅線的另一頭是和著汗水和淚水的鹽味生活
盡收眼底卻嚐不出箇中滋味
放眼望去除了鹽還是鹽
對於在這裡生活了一輩子的阿嬤們而言 這就是全世界了吧
對照遊客們棄置一旁的竹簍子
想想走這麼一遭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繼續
下午的行程
到所謂的夕遊出張所
又是個令人摸不著頭緒的景點
獨自矗立在一片荒地旁的日式老建築
不知為何 要把它弄得一副好像休息區販賣部一樣
參觀重點就在那佔掉入口一大塊空間的生日鹽
365天份 光是找自己的生日就得耗掉許多眼力
拍照人潮絡繹不絕 由此可證這裡的確是必遊之地
就像台灣多數標榜"日式"的景點一樣
充滿了了許多人工甘味
試問有多少人知道這棟建築物存在的意味呢?
踏出門前早已忘了吧! 只記得手中那杯糖水的滋味
就當湊場熱鬧吧! 出來玩別想太多
嗯
還是早早收工比較實在